“未生产过额温枪,从出样到过检仅用10天。”这真实地发生在一家电子产业的服务平台型企业身上,也是更多医疗行业外围生产商在疫情间的写照。为了弥补市场上额温枪的巨大缺口,和医疗并无关系的玩家开始直接参与到这场竞技中。
额温枪火了而市场加剧混乱
额温枪作为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的标配,一时间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对象。早在2月2日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指出,测温仪企业的复工率已达到50%左右。
这意味着,真正被认定为具有测温仪生产资质的企业已经可以满足部分市场需求,这一数据在3月初将达到85%以上。
与此同时,一些电子设备企业并没有因此停止“转型入局”的脚步。公开资料显示,某市的电子制造公司在2月下旬仅用一天就办理了《营业执照》的 "II 类医疗器械生产、销售 " 增项业务,并放弃原有生产计划100%投入到测温仪的生产中。
相比之下,医疗企业则需要经过数年的临床、研发积累,通过层层审批、在严苛的监管制度下才得以获取医疗器械相关许可证,且单项产品上市前需经过万次到十数万次的临床测试。
更有报道显示,就连玩具制造公司也在2月下旬利用现有产能转产生产额温枪。事实上,这类突击转型制造的案例不胜枚举。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额温枪注册企业数量达到33家,创近10年来新高,且转型生产企业、未注册厂家的数量并未计算在内。
医疗级别的核心部件、临床算法,以及海量的临床数据,才得以保证额温枪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度。
行业一片热闹下,质量隐患令人担忧。
真正的医用级一枪难求
受“外行企业、内行转型”的影响,专注于生产医用级额温枪的医疗品牌遭遇了“阻碍”。
以国内著名的医疗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为例,其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额温枪产品应江苏防疫领导组要求,需要定额大量供给政府部门统筹分配,公司体温产品目前供不应求。”
众多与医疗行业几乎毫无关系的各色企业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又批量生产额温枪的,令人费解。
此外,突然转型的生产企业疲于追逐产量,很难再对额温枪的稳定性与准确性进行反复校验,就要匆忙上市。
这与医疗器械企业呈现了戏剧性的反差。
鱼跃额温枪在疫情前已经有了数年的临床积累,并通过了CFDA认证、欧盟CE认证。其中CE认证的含金量之高,被视为制造商打开欧洲市场的护照,这更超越了国内医用级的含义。
那么,为何鱼跃医疗已经将产能开到100%,还是一支难求?
这其中,除了鱼跃在疫情期间主供湖北和重点医院的战略、产线被政府征用等客观因素外,原料不足也是其中的关键难题。
比如额温枪的核心部件之一——红外传感器的材料供应,因行业外制造企业蜂拥而至、高价订购原材料,由此提升了医疗企业获取原材料的难度,最终影响了生产进度。
从技术角度评估,生产一批额温枪并不难,但具备生产医用级额温枪的实力却很难。这背后是多年的硬件及研发投入、是数以百万计的临床数据、是数十年的行业深耕、是30万级洁净车间的硬标准,最终汇聚成的医用级品质才真正有助于战胜疫情。(来源:和讯新闻)